搜狐:您的前兩本書都是與時裝有關,這本據說與之前的完全不同,可以介紹一下《天空之鏡》嗎?
黎堅惠:《天空之鏡》記述我去年去南美洲的旅程,故事發生玻利維亞!疤炜罩R”實際上叫Salar de Uyuni(烏尤尼鹽沼,位于玻利維亞境內),“天空之鏡”是日本人對它的稱呼,他們還把秘魯的馬丘比丘稱作天空之城。
我在網上看了一條日本旅游短片,片中女主持站在烏尤尼鹽沼,像站在鏡子上。我非常好奇。剛開始以為是雪山,但我觀察到女主持穿的衣服不多,說明周圍不冷。后來我才知道那是全球最大的鹽田,下雨以后,鹽田就形成“鏡面”,人站在上面倒影不會有扭曲。從精神或者靈修的角度看,這個地方反照萬事萬物,象征著我們一切的面具都要放下。
寫書的緣起是,我在過境時發生了涉及人身安全的意外:當我蹲在旅游大巴的廁所板上,望著一個很小的氣窗的時候,我突然覺得很奇妙——這是從來都不曾有的經歷,像歷險記一樣,我覺得一定要把它記錄下來。整個旅程完成后,我感覺自己煥然一新。事實上,旅途上的一切,除了幫我洗滌自己的心靈外,一個占卜師還讓我給自己的心騰出空間,回到童年,解開一些結。
前面三部分都是游記。和我的《時裝時刻》相似,這本書并非一般的旅游指南,也不只是記錄我去每個地方的感覺,書中牽涉到很多令我看到超越旅游之外的生活,我從中看到上一代和下一代,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。
搜狐:我們知道書中很多內容反映你真實的內心,有別于以往的作品。香港女性會習慣于將事情藏于心底,是什么原因令你敢于大膽剖析自己呢?
黎堅惠:最近盧覓雪采訪我,她覺得在書中關于內心的描寫特別赤裸裸,有別于我以往的作風——其實當你很清楚存在的意義時,所謂自我就不重要了。未明自己方向時,你會很看重自我,表現就是做很多包裝,隱藏負面的小我。當明白自己使命后,你就會領悟人生匆匆數十年,只不過是靈魂存在的一站。
我在羅。绰迳即,下同)與J的對話,使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:我有很物質的過去,我們永遠都會有一只腳在物質世界,一只腳在精神世界。以前的我會把這兩個世界分開,我只看到它們分裂的存在。例如,我和時尚圈的朋友聊天,我不敢和他們說靈修,怕他們不明白,會覺得我是怪物。我和對靈修很有心得的朋友交流,也不會提我很膚淺、很物質的一面。
但是如果一直這樣割裂兩個世界,人會很辛苦。羅省的占卜家用語言文字解釋我生命里的數字,他說我有這些能力和才華,永遠不可以拋棄物質世界,也不能分割精神世界,要做的是把兩個世界融合為一,并且把內在的精神世界帶到物質世界,凈化物質世界、提升物質世界。
我寫得如此真實和赤裸的原因,是想讓大家看到,我不是一直都看得那么清楚,我也有過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,但這些是做人必經的階段。陷入黑暗,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很害怕,但是摸得多了,你的心就會安定一些。你越觸碰未知,你越有信念可以沖破黑暗,對此的恐懼就越少。這是我想透過這本書想傳達的信息。
搜狐:寫完這本書后,您覺得現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,最明顯不同的特質是什么?
黎堅惠:曾經以為丈夫、兒女、工作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和存在的意義。我現在的視野會拓寬很多,家人、工作都重要,但是這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做。例如我有一個使命要凈化物質世界,如何凈化?我未必要坐在那里想應該怎么樣做,因為開了竅門,我的波場就會吸引相同能量、適合的人和機會自動涌來。
以前的我不夠愛自己。外在的層次我會覺得很愛自己,吃最好的,用最好的,去世界各地增長見識,和很厲害的人做朋友。但是,我被問到:當拿走了這些東西以后,你是不是覺得剩下自己就足夠了?
以前我會覺得這樣很沒有安全感,但是現在我可以放得下了。我會繼續享受物質世界,繼續用名牌的東西。但在環保的大前提下,我不想浪費,最好你送我的袋子不是皮做的。漂亮的衣服我也會繼續穿,但不會像以前瘋狂追求最新的。
搜狐:現在都市女性拼命工作,賺很多錢,然后想著去旅游放松。靈修對她們來說只是平常練瑜伽或者讀一些與禪有關的書。她們可能沒時間去一次長途旅行,或者還沒有這樣的觸覺。您會給她們一些什么建議?
黎堅惠:我讀過鄧小華關于這本書的書評,寫得很好,他說:“我覺得每個女性,不論是什么身份的女性,未必每個人都要像黎堅惠那樣去一次昂貴的天空之鏡,出走一個月,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面對真實自己的機會!边@會有很多種模式?赡苁且驗槭,她療養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力量,原來不需要靠一個男人來成全的。
這是你愿不愿意去面對自己的問題。當你因為錢而做很多的事情,你就需要某種程度上的麻醉,于是你會瘋狂的購物、旅行,其實這些在某種程度上是逃避自己。都市人逃避自己是很普遍的現象,我以前也是這樣的。我辛苦工作賺錢,壓力很大很想放假,要去最豪華的地方,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買,覺得這樣才能補償自己。
現在我才意識到如果那時愛自己,根本不需要辛苦賺錢和辛苦花掉,而且也補償不了你失去的東西。不是不工作就不成功,而是我們要有好的狀態,在欣賞自己、愛惜自己的狀態下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,這樣出來的結果就很不一樣。我想很多女性都是這樣的,一定是壓抑了某個程度上的自己,才會在一個壓力巨大的環境里面完成工作。
身兼漫畫家和文字創作者,近年活躍于兩岸三地藝文圈。至今已出版作品二十多本,涉及漫畫、游記、飲食、設計等領域。
新加坡華僑,電影監制、美食家、專欄作家、電視節目主持人、商人。曾主持《蔡瀾嘆世界》及《蔡瀾人生真好玩》,著作有《蔡瀾食典》《樂得未能食素》等
香港著名文化人,《號外》創辦人之一。著有《穿Kenzo的女人》、《吃羅宋餐的日子》等。曾以筆名錢瑪麗撰寫專欄《穿Kenzo的女人》,化作女兒身,從中產女性的角度出發,論盡女強人生活。
版權聲明: 本期《搜狐香港名人客廳》設計·圖文歸屬搜狐及相應作者;版權所有,請勿轉載